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要点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俗称“红眼病”,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眼部疾病,近年来,其在局部地区时有爆发,给人们的眼部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,作为医院的护士长,深知这种疾病的危害以及做好防治工作的重要性。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,特别是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,该病毒传播迅速,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、被污染的毛巾、手帕、脸盆等物品而感染,一旦感染,潜伏期通常较短,仅18 - 48小时,随后便会迅速发病。

患病后,患者眼部会出现明显的症状,眼睛会充血发红,犹如布满血丝的红灯笼,这是结膜下出血所致,患者会感到眼睛剧痛、畏光、流泪,有异物感,分泌物增多,多为脓性或黏液性,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,还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。

对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,关键在于预防,要加强个人卫生意识,勤洗手,避免用手揉眼睛,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,在集体生活场所,如学校、幼儿园等,要加强卫生管理,定期对教室、宿舍等进行清洁消毒,保持环境整洁,要提倡一人一盆一巾,避免交叉感染。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要点

一旦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,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,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严格消毒,防止病毒传播,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,必须做好防护措施,如佩戴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等,避免自身感染。

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,要积极进行治疗,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局部滴眼治疗,以减轻症状,缩短病程,患者要注意休息,避免用眼过度,饮食清淡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促进眼部恢复。

作为医院的医护人员,我们要密切关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疫情动态,加强对患者的护理,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,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要向公众普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知识,提高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,共同做好预防工作,减少疾病的传播,守护人们的眼部健康,让我们携手努力,为防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每一双眼睛都能保持明亮,看到美好的世界。

相关阅读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