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热,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之一,在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中,它始终牵动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,作为医院的护士长,深知发热对于患者意味着什么,也明白及时准确地识别、处理发热症状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。
发热,看似只是体温的升高,实则可能隐藏着诸多复杂的病因,它可能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,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,免疫系统奋起反抗,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,从而引发发热,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、恶性肿瘤等非感染性因素导致,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,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展开全面细致的评估。
准确测量体温是关键,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,如口腔、腋下或直肠测量,不同测量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,口腔温度一般在 36.3℃ - 37.2℃之间,腋下温度稍低,直肠温度相对较高,测量体温时要确保测量时间足够,以获取准确数值,这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详细询问患者发热的伴随症状至关重要,是否伴有寒战、咳嗽、咳痰、腹痛、腹泻、皮疹等,伴有咳嗽、咳痰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;腹痛、腹泻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;皮疹则可能是某些传染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的表现,通过这些伴随症状,我们能初步判断发热的病因方向,为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。
全面的体格检查必不可少,查看患者的咽喉部是否红肿,肺部有无啰音,腹部有无压痛、反跳痛,淋巴结是否肿大等,这些体征能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病变部位,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一旦发现患者发热,我们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,对于低热患者,鼓励其多饮水,促进新陈代谢,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,调节病房温度,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,避免患者着凉或过热,对于高热患者,除了采取物理降温措施,如用温水擦拭额头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,还会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退热药物,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。
在整个发热护理过程中,我们会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,发热往往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和焦虑,我们会耐心安慰患者,告知其发热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进展,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发热,虽然是一个常见症状,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健康问题,作为医院的护士长,我们会带领护理团队,以专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,密切关注患者的发热情况,为患者提供及时、有效的护理,助力患者早日康复,重获健康。
发表评论
关注发热细节,守护健康防线——精准施策让患者安心。
关注发热细节,守护健康每一步。
添加新评论